一年前 居住故鄉台南 有田有閒 的同學 隔空展示了他自耕鳳梨,還開花結果的成績。
1953年初三有過 生產訓練一課,在運動場圍牆邊 栽種過鳳梨。
成績比體育課還爛。
我想是 學校提供的 人造肥料 米田共 僧多粥少,不夠分配。
一人掏肥,兩人擔桶,往往還要灌水稀釋,才能通過 授課 黃雞母 老師的驗證,過關施肥。
這一年半載 疫情嚴峻,宅男趁機 依樣畫葫蘆,也在 公寓陽台,培養鳳梨盆栽了。
今天的成績是這樣。算一算只有 可憐的10片葉子在風中搖曳生姿。
整理一下 DIY 來龍去脈.
1.前植作業:
2.斬頭、剝葉、泡水 十天:
3. 生根:
4.移植、盆栽:
稀稀鬆鬆的培養土 是建國花市買的。像 肉鬆,不實。
我想應該要結實的泥巴才好。可是不可以到 敦化南路上 竊取國土。
5. 欣欣向榮:
6.好景不常:
7. 每况愈下:
只剩十片葉子在微風中搖曳生姿
8.下猛藥:
之前沒有下過肥料. 今天施肥
要死要活,有待下回分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