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et -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I still believe I hear .. your voice tender and deep
我印像中,中文曲名 是簡化了的 <採珠人>, 其實網路 是直接翻譯為 《妳的歌聲依然在我耳邊迴繞》
Bizet -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I still believe I hear .. your voice tender and deep
我印像中,中文曲名 是簡化了的 <採珠人>, 其實網路 是直接翻譯為 《妳的歌聲依然在我耳邊迴繞》
貝多芬 英雄交響曲 Eroica 情有獨鍾,
1962年,儉腸孽肚,DIY打造了一套 收音真空管電唱機,買的第一張亞洲黑膠 就是 Eroica 。
同房共室的同事 吳兄 跟 工廠小開 林人道先生 借到一張 Columbia的原廠LP 一起聆聽沒有 炒豆聲 的真英雄。
當今Utube 上頭貼的 Eroica 繁如天星,但是比起來 還是我手上Bernstein的這張最好
50幾年前買台灣翻版的亞洲唱片,開封試唱要是跳針,就直接找櫃臺小姐換張新的。
現在常買進口的二手黑膠片,碰到跳針,只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
當年美國人 錢多多,對待Long-Play漫不經心,刮痕難免,沾上咖啡的也有。
像這張A面 唱到 14分鐘,就唱個不停,一般說的 <跳針>,<不停的跳針>,<唱針跳回原來的軌道>,原地踏步。
這張1959年RCA 西班牙、馬德里出的膠片重量達到 215 gram 公克,約是後期 1974年石油危機之後出的LP魷魚片重量的兩倍。
1960年之前出的RCA, CBS 單聲片,少說也有 150 公克,總覺得比1970─1980年代後期的雙聲片好聽,是否重量、厚度、剛性、自然共振頻率,都貢獻了一點。
我有兩張一模一樣的 RCA單薄片,要是犧牲一面,找另一張厚實的LP,或者兩張單薄片,用 南寶白膠塗上,兩、參片合成一片,做永久性的結合,
Liszt - Piano Concerto - London Sym-Leonard Pennario-RCA-mono
像這種破破爛爛 1960年之前的LP,還是要單聲Mono專用唱頭才對味。
AT-MONO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HEIFETZ BOSTON MUNCH RCA LM-1992
那幾年,總是建廠趕工,要在廠裡吃 退伍 老窩阿 老王 做的晚餐,加班到7-8點,騎著 50cc的歐多bike 回到家裡,剛好是電視連續劇的尾聲。
這張 小鄧還沒有出道之前配音的 晶晶 主題曲 黑膠唱片,沒有丟掉也算是奇蹟了。
facebook上 謝錫傑 先生的收藏
作詞:文奎 作曲:古月
黑膠Long Play (LP)是用來聽的,當耳聞無法分辨細節、差異,藉助儀器觀測比較,也是一種選擇。
近日常看到 MyAV論壇黑膠片打濕唱放的差異:
我用Audacity軟體、AT-MONO3LP單聲唱頭,接 RIAA唱放機端子的475歐MC輸入,挑了幾張黑膠測試。
每張重複測試2-3次,是有一致的再現性。
前天唱這張RCA-LongPlay, 因為視覺誤差,沒有擺定位,唱針下去,就 落馬 ,掉在邊緣外頭,把針頭磨去,報銷了唱頭。
這種慘事,幾年前也發生在DL-103頭上, 這次輪到 DL-160.
1950年代的 LP 手上還有一張 Columbia的,共同的特色是:
1.
LP唱片最困擾的是表面積灰塵,揮之不去。
CD出現之前,我是靠 抗靜電的碳毛刷,唱放之前,在表面上掃一掃。
效果其實很有限,只是把灰塵,掃成一道 "堤防",堵在盤面上,沒辦法掃下檯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