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機 最近搬回家,重新啟用,雖然 放大倍數稍嫌不足,但是聲音透明清澈。
硬體發現兩個問題:
1. 後來 追加的 高壓電力 開關,黑框,燈也不太亮, 躲在面板,不太明顯
2. 右聲道 分相放大管,沒聲音的時候 要搖幾下,才會出聲音,推想是老管座太鬆動,接觸不良所致
PP機 最近搬回家,重新啟用,雖然 放大倍數稍嫌不足,但是聲音透明清澈。
硬體發現兩個問題:
1. 後來 追加的 高壓電力 開關,黑框,燈也不太亮, 躲在面板,不太明顯
2. 右聲道 分相放大管,沒聲音的時候 要搖幾下,才會出聲音,推想是老管座太鬆動,接觸不良所致
選舉期間,有些議題容易政治化,一旦政治化,常脫離常識常理,難以理喻,淪為口水戰;直到選戰或爭辯的熱度消退,人們偃旗息鼓,但爭議往往未解,且擇期伺機再起,又是一番唇槍舌劍。一位高中教師批評教育部《一○八》課綱高中國文大量刪減文言文,是「無恥課綱」,連日來引發爭議,就是這種例子。
爭議的表面,是當事人對刪減文言文不滿,這不是新鮮事。多年來,國文課程的文言、白話文章比重,有些人常有意見。按教育部說明,《一○八》課綱並未廢棄文言文,文言選文兼顧不同時代、作者、文類,也不乏論品德、修養的文章,且文言文課數的比率為三十五%到四十五%。文、白之爭,一百年前胡適在白話運動時就討論甚多,包括批評「文以載道」、「死文字絕不能產出活文學」;時至今日,國文教學兼顧語文表達應用、人文素養、文學欣賞,幾無庸置疑
文、白比重之外,加入論戰者還指控課綱「去中國化」,這不僅不符現實,也可笑至極。從常識說,國文課本以中文編寫,這一文字不論稱漢文、華文、中文或國文,基本上都是源自漢文化或所謂中華文化的產物。如今國文教科書選文,不論文、白,都是中文,指其「去中國化」,不是欲加之罪,就是指控者頭殼壞去。
誠然,有如文、白比重,各方對選文內容常見仁見智。這次引起話題的教師以不選顧炎武的〈廉恥〉,學生即不再有機會思考「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進而為課綱戴上「無恥」的帽子。這一指控,過度簡化問題,偏執、聳動有餘,說服力不足,顯然把國文上綱為道德倫理課程,旋招來反諷:即使起顧炎武於地下,或課本納入〈廉恥〉,整體社會亦未必因此「知恥」。
據傳 跟黑膠LP一樣,<隨身聽 >卡式放音機又要捲土重來。
這手掌大的機子是2000年圓環邊遠東百貨收攤前的出清貨。
遙控數位收音AM-FM選臺、耳機音量,相當方便。
低音很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