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射管6V6一般不做 3極接法的功率放大,3極接法有的話,是拿來做驅動管用,例如推 300B.

可能是這樣,廠家有公布3接Triode connection的特性例子,但是沒有列出輸出功率多少。


 

 

如果按照上列特性,3接做功率放大會有多少輸出功率?

不妨畫一條負載線看看:

 

那麼A1-B1 三角形範圍做Class-A1得到功率是 714mW

推到頂,做Class-A2 三級跳,到 3753mW:

 

我找到 1941年有廠家公布兩個例子,下深一點的偏壓,300V之下,可以有 1.65W.

250V之下,也有 1000 mW。

可能是稍微偏到 Class-A2 才有的。

 

現在按照 300V,再畫一條 4800 負載線看看:

 

推到頂Class-A2 的三角形A2-B2 輸出有 (490-45)V*(92-2)mA/8=5000 mW

A2時,屏極電流Ib= 92 mA,但是  Ec2=+20V 時的 柵極電流高達 Ic= 30 mA,交流電變化相當大。

而偏壓需要由-20V 擺到 +20V,等於正向 +40V,如果 負向也是 -40V(視驅動級的造化,一般達不到),總計 擺幅 80 V-peak to peak.

 

這樣的驅動不是簡單的事。

之所以想要採用 Cascode 做 common grid=cathode input

 

Cascode 的線路架構 演譯如下:

 


 


 


 

 

 

可以解開 柵極電流 Ic= 30 mA,透過電容 到共地,不給驅動級負擔,但是 30 mA還是由連接共地的電容 Cg 提供,合併屏極電流Ib= 92 mA,總計 122 mA 流經 V1 再下地。
 

我想6BM8當做 V1 驅動管,可以達到要求

 

3極部分當做電壓放大,工作點 100V/0V/3.5mA

5極部分 工作點 170V/170V/(Ia=31mA, Ig2= 8 mA)= 39mA  驅動 6V6。

驅動需要:

1. 屏輸出負向擺幅 要大於 -40V,最好是 80V-peak-to-peak,才夠驅動6V6到達 Class-A2

2. 屏輸出負向擺幅到 -40V時,屏極合併第二柵極 g2的電流要跟 6V6同步到 (92+30)=122 mA

3. 柵極擺幅要侷限於 Class-A1,因為前級3極部分來的電壓放大沒有提供A2的能力

4. 5極部分工作電壓越低越好,一方面,減低B電的電壓,一方面放大倍數大、線性好。

 

參看曲線圖:

P

 

 

 

或 ECL82 transfer 曲線:

 先試試

 Va=Vg2=170V的 transfer 曲線

 

5極部分 工作點 170V/170V/(Ia=31mA, Ig2= 8 mA)= 39mA  驅動 6V6 (綠色線)

需要 試誤,找出 Ia 加上 Ig2 等於 122mA 的 Vg1

6V6-triode 推到Class-A2 Cg= + 20V時,Ia=92mA, Ic=30mA 總共 (92+30)= 122 mA 需要 流經ECL82 再流經陰極下地。

 

依上圖

推定在Vg1= -5V, Ia=105 mA, Ig2=22mA ( 藍色線),計127 mA 或

        Vg1= -5.5V, Ia=100 mA, Ig2=20mA ( 紅色線),計120 mA

之間。

找出 Va-Vg1  versus Ia-Ig1 曲線圖,由靜態工作點 Q點  Va= 170 V, Ia= 31 mA, Ig2= 8 mA, Vg1= -13 V

在 Va= (170-40)=130V垂直線上,找出 (Ia= 97 mA + Ig2= 25 mA )= 122 mA

標定出來 綠色負載線,輸出擺幅大小 Va1= 130V-170V-190V

 

可見輸出 Va 正向、負向,相差一倍,需要加上負迴授,從

OPT 次級回到 ECL82 五極部分的陰極,因為不牽涉到三極部分

B+需要 (13+170+300)= 483V,加上 OPT壓降 17V =500V

 

如果降低 ECL82 工作電壓由 170V 降低 30V 為 140V 還可以應付,則 B+= 470V

 

如果要直接交連,可以改 6V6工作電壓為 200V,線性會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in 的頭像
    Stein

    stein大小聲

    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