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民眾入台證也應轉換成卡式,以求公平、我也贊成。
條件是 一定要用中華民國紀年 今年是104,不能用 今年是公元 2015。
陸入台證也改卡式 內政部允研議
2015-09-24 03:12:58 聯合報 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啟用卡式台胞證,引發爭議。國民黨立委吳育昇昨天表示,內政部推動身分證、健保卡、自然人憑證三卡合一,大陸民眾入台證也應轉換成卡式,以求公平,並藉此了解卡式台胞證是否有個資疑慮。內政部長陳威仁允諾研議。
吳育昇昨天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時說,他支持內政部推動三卡合一的政策,至於大陸同胞入台證,也可轉換成卡式,除了公平,也代表台灣科技沒有問題,也可理解從紙本轉換成卡式後有沒有個資上的疑慮。
對於吳育昇的建議,陳威仁回應,未來身分證轉換時可一併納入考慮,證件無紙化是未來的目標,尤其是多次使用、多次簽證的人,減少紙本、用卡式比較好。
馬政府喊不尊重 中國不理會
〔記者彭顯鈞/ 台北報導〕中國六月逕自宣布將推出「卡式台胞證」,引起矮化台灣及造成個人資安、國家安全疑慮等批判質疑,馬政府一再喊話,甚至指責對岸「太不尊重」,要 求溝通協調,但中國全然不予理會,照樣硬上,要在今天起全面啟用「卡式台胞證」。對此,陸委會昨再次呼籲,應透過聯繫機制,強化事前協調溝通。
不理我方陸委會的多次喊話,中國公安部日前公告今天起全面實施電子台胞證(即卡式台胞證)。圖為現行紙本台胞證。(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不理我方陸委會的多次喊話,中國公安部日前公告今天起全面實施電子台胞證(即卡式台胞證)。
圖為中國公安部七月一日宣布先行在福建試點時,發布的電子台胞證樣本。(資料照,中央社)
立委抨擊 兩岸協商機制失靈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昨批評,中國沒把陸委會放在眼中,兩岸對等協商機制逐漸失靈;國民黨立委林郁方則認為,中國此舉旨在「收買台灣人心」,中方未來很可能跳過陸委會和台灣人民打交道,「必須小心謹慎」。
今年六月間,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海峽論壇上宣布,七月起台胞證免簽,還將「適時」實施卡式台胞證;完全狀況外的馬政府,當時由陸委會出面說,還需看其形式、內容與功能,是否「符合尊嚴與尊重」。
到了七月一日,中國官方逕自宣布,將在福建試辦卡式台胞證,馬政府依然被蒙在鼓裡。陸委會當時尷尬地表示,中方應事先商量,主委夏立言並在八月間公開批評,中方一連串措施讓人「很不舒服」,卡式台胞證在宣布前廿分鐘才電話告知,「太不尊重我們」!
但 中方全然不理會,中國公安部在本月十五日公告,廿一日起全面啟用二○一五年版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簡稱卡式或電子台胞證)。中國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 境管理部門今起開始受理電子台胞證申請,並停止簽發現行紙本台胞證。陸委會昨對此表示,「先前已透過雙方既有管道獲陸方告知」。
陸委會強調,我方民眾對卡式證件的申請程序、出入境功能以外的用途等相關執行細節仍有討論,「陸委會已促請陸方應釐清外界疑慮」,也呼籲陸方「有關兩岸重大措施的調整,應透過兩岸制度化的聯繫機制,強化事前協調溝通」。
馬政府不斷喊話、呼籲,強調「台胞證只能是純粹的旅行證件,不能作為其他身分證明」!但對於我方疑慮,中方從不與馬政府溝通協調,而馬政府除了喊話,完全束手無策。
嵌入晶片 監控個資危害國安
對於卡式台胞證的問題,政大國關中心主任丁樹範七月間受訪時曾表明,卡式台胞證嵌入晶片,定位個人行蹤、監控能力更強,「不僅隱私權喪失,國安危機更大」。
丁樹範認為,包括卡式台胞證、片面劃設M503新航路等事例,凸顯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老大態度」,即「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對台政策有「不管台灣,先做再說」的味道,逼台灣到時候認帳。
【語重心長】
毛治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全面啟用「卡式台胞証」如此地無感且無力,不只是他個人的顢頇,而是有體制上結構性的因素所導致。(參考新聞網頁《自由時報》卡式台胞證毛揆看報才知 網友新創成語「看毛治國」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51925 )
講到這裡,我就忍不住想先再度澄清,關於「道德潔癖」的質疑。從25年前開始對臺灣政治產生高度熱忱並長期關注、乃至於多方參與公民運動及參選,近2年 來,我最不贊同的就是「先選上再說」這樣的觀念。這不是道德潔癖,這絕對不是道德潔癖;而是就我長期的觀察與歸納,在臺灣、尤其是民主化之後的近20年, 如果不是在平時或競選期間就公開爭取支持的主張或政見,要在當選之後直接列為政策加以推行,往往會受到極大的阻力而無法落實,不然就是強行實施後,該項措 施仍無法穩固地施行久遠。陳水扁前總統2000年強行停建核四、不久後又被迫復建,至今核四問題仍無法徹底解決,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回到原本的主題。絕大多數的臺灣民眾和政治人物,都劃錯重點了。中華民國政府,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行「台胞証」的種種措施,本來就無從置喙;中華民 國政府本身,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下的人民,也是另外簽發簡稱「入臺證」的「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附圖1),作為他們來此的旅行文件,而不接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甚至,進一步申言,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本來就沒有「國格」可言,因為中華民國 vs 中華人民共和國,本來就不是2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而是1個國家中分裂的2個政權而已。
覺得這很不正常嗎?或者覺得我這是在胡說八道?其實從國際法的觀點而言,這2個政府間的諸如此類作為,是再合理不過了。下午的時候突然有一陣靈感,隨即手繪了一張以東亞地形的剖面為底圖的示意圖(附圖2),希望有助於讓更多人理解臺灣真正的地位。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並不是分立的2個國家,只是「中國」這個國家內部,因內戰而分裂成2個政權而已。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 國正式在北京宣布成立,就像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在南京宣布成立時,大清帝國的政權還沒完全終結,就當時國際上的觀點,那不過就是「中國」這個 國家的內部發生政權更替,而不是這個世界上誕生了另1個全新的國家;差別只在於1912年的2月份溥儀就宣布退位、大清帝國完全結束了,但中華人民共和國 因為種種因素,在經過60多年後的現在,仍無法完全將中華民國滅除、或者令中華民國宣布投降罷了。
至於臺灣(*),原本1945年中華民國所屬的軍隊與政府官員,只是奉盟軍的分派與指示,前來接受此處日軍的投降,並進行「軍事占領」、作為和約簽訂前過 渡性質的管理措施。但中華民國卻擅自將臺灣劃為其國土的一省,在臺灣施行逾越軍事占領當局權限的非法統治。直到1951年二戰參戰各國簽訂《舊金山和約》 並在1952年生效,其中只規定「日本放棄臺灣」,戰勝方的同盟國各國並沒有決定把臺灣的所有權交付給中華民國或任何其他的國家,但中華民國政府卻在美國 出於其國家利益的姑息和模糊下,繼續對臺灣遂行非法統治至今。
有人說「國際上所謂『一個中國』,指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
真正精確的描述應該是,國際上的認知,始終就只有一個中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這個國家內部因內戰而仍分裂中的政權,且由於這2個政府長達數十 年都同時堅持各自才是中國的唯一代表,所以各國只能在2者間擇一承認,而繼1971年聯合國決議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中國代表之後,近年來全世界超過八 成以上的國家,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的唯一代表;
也唯有這樣,才能夠完整解釋何以1949~1971年之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明明已經正式成立了、蒙古國也在1961年加入聯合國了,中華民國還一直以全中國唯一代表的身分,參與聯合國20幾年的這段過往。
而我認為這些長期隱而不顯的事實,對於關心或致力於爭取臺灣獨立自主的朋友們,所帶來的最大啟示便是,臺灣人民應該要對內對外都積極主張,中華民國政府目 前統治下的中國國土,只剩下中國東南沿海部分島嶼而已(**),臺灣並非中國國土的一部分,只是遭到中華民國政府藉由1945年盟軍委派前來進行短期的軍 事占領之便、擅自施行非法統治至今;並循著這樣的脈絡,儘可能尋求以不流血的方式,終結中華民國政府對臺灣的統治。只有這樣,才能讓台灣徹底擺脫「一個中 國」的窠臼、束縛與緊箍咒,也才能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動輒以「分裂國家」加諸的制裁與動武威脅。
這是為什麼,我已經一段時間不再主張或倡言「臺灣獨立」,因為那意味著臺灣仍需從中華民國或中國的主權之下脫離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對許多相信、支持 「正名制憲」的朋友,一直想要勸告他們改弦易轍,因為那無非是把中華民國這個其實是代表中國的圈套,自己拿來緊緊套在臺灣的身上。這更是為什麼,對於理念 大方向與自己相近的朋友們,所設計、印製或力推的「臺灣國護照貼紙」,我一直遲疑要不要支持,因為我擔心,這會把更多臺灣人民往「把『中華民國』改成『臺 灣國』就對了」的方向上誤導。
絮絮叨叨這許多,總歸老話一句,請大家三思。
*依戰前戰後各種國際條約協定的邏輯,臺灣在此指包括本島、澎湖列島,以及綠島、蘭嶼、小琉球、外傘頂洲、彭佳嶼、龜山島等附屬島嶼的範圍;惟不包括釣魚臺列島
**中國東南沿海部分島嶼,在此則指金門、馬祖列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