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快讀二二八歷史常識
◎ 彭明敏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空前的慘劇。台灣一代菁英被消滅,無數無辜庶民被虐殺。幾乎每一個台灣人都有親族或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在此事件中被殺、失蹤、或入獄,可以說所有台灣人都是此事件直接或間接的被害者。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台灣人雖曾有反抗可是規模不大,但中國統治僅二年即發生如二二八事件那種空前主動蜂起全面性反抗,理由何在,值得深思。
此事件對其後台灣人的心理以及政治發展有延續性的重大影響。其一:凸顯台灣人和中國人的區別及彼此的對立甚至敵視,且激發台灣獨立運動的發展。其 二:成為國民黨在台灣實施長期戒嚴及白色恐怖統治,直到一九八○年代後期萌生民主的基因之一。在此期間不知多少台灣青年,因其民主自由的理想而被捕、被 關、被刑、被殺。每一代台灣人都應記住此事件,其發生原因及歷史意義,以強化認同台灣人的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69週年,其歷史意義不可不知。(記者簡惠茹攝)
李筱峰教授現在將他幾年來發表在報章有關二二八事件的文章集結為書,深入淺出,使讀者,尤其使青少年對此歷史事件能更有系統地深入了解,極有意義。亦願有較多台灣人,一讀此書,能更加強台灣歷史常識。(作者為前總統府資政)
「他媽的!看你們台灣,還敢不敢造反?」
湯德章律師成長過程:
湯德章律師,父親是日本警察, 母親台南南化人。童年時父親在噍吧哖事件遇害乃從母姓。由一楊姓中醫師撫養成人,根據湯氏就讀 噍吧哖公學校 (今玉井國小) 六年級的老師林心的回憶:湯德章「為人勤勉誠實,做事有魄力、負責,有點不修邊幅,但有抑強扶弱之氣概」。
日治時期,湯德章在今 “玉井國小” (噍吧哖公學校)畢業,考進臺南師範學校(今升格為臺南大學),因父親離世, 家境貧寒,輟學返家務農,並在糖廠打工。一面學習漢文、四書五經,一面學習中國武術,造就其文武皆備的能力。隨即考入臺北警察練習所,但被發覺年齡不足, 因成績優異破格錄取。
生平事跡:
畢業後被分派至台南警察署擔任巡查之職,先後升至巡察部長、警部捕、警部。但他畢竟不是純日本人,與他同期同學的日本人已經升至課長職,對於這種歧視待遇,他頗為不滿,加以他對台灣人特別照顧,引來壓力。
當時有一名日人醫生叫鹿沼,為一家醫院院長,與台南州知事是同學,駕轎車輾死一名台灣青年,鹿沼利用權勢壓迫警方,日警無人敢辦此案,但湯德章力主追究, 終然因對方財大勢大,而被迫掛冠而去,遠赴日本,到生父家鄉投靠叔父,改姓名坂本德章,前往日本中央大學深造,並通過日本「高等文官司法人員考試」, 取得律師資格後, 拒絕留在日本, 回台執業。(我願做一輩子台灣人)。回臺後,認為自己不應意氣用事,應認同自己為臺灣人,改回湯姓。
228前事跡:
終戰後,湯德章在台南地區相當活躍,人望頗佳,陳儀治台期間,曾致函湯德章,力邀他擔任 “台灣省公務員訓練所” 所長。可是湯德章誓言絕對不擔任中國官吏。他曾說過:「當中國官在心理上要做貪污的準備,我不願埋沒自己的良心」。
除執業律師之外,也擔任民間團體 “台南市人民自由保障委員會” 主任委員。1945年選任台南市南區區長, (隔年參選省參議員,票數僅次於韓石泉,被列為候補參議員。)
228爆發:
1947年 228事件爆發後,於3月2日擴及台南,,台南市內的一群青年接收警察局武器,並配合市參議會召開市民大會,提出「全面改革省政」、「實行市長民選」的要求, 3月6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南市分會」成立,湯德章被推為治安組長。維持該市治安。
事件發生後,各地成立的處理委員會成為政治改革的團體。在省政改革的呼聲中,「縣市長民選」幾乎是全島各地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所提出來的共同要求,省行 政長官陳儀迫於情勢,乃於3月7日通知各縣市參議會稱:對於各縣市長,若人民認為不稱職,可由該會或會同其他合法團體,共同推薦3名人選,呈報行政長官公 署圈定。(欺騙?)
基於陳儀這項許諾,台南市果然於3月8日,由市參議會、區里長、人民團體代表、學生代表等聚集於參議會選舉市長。( 依陳儀所宣稱之諾言,推舉7月1日舉行縣市長民選前過渡期間之市長。) 經投票結果,湯德章獲第三高票(前兩名是黃百祿、侯全成)。
3天後,以平亂名義進入臺灣的國民革命軍整編21師, 由高雄殺入台南, 隨即以叛亂罪逮捕湯德章. (湯德章沒被圈為市長,卻反而被逮捕?) 被捕當天,二、三十名憲警特務闖進他的住所,湯德章為保護台南菁英,一面徒手力抗拒捕,一面爭取時間將住所有關名單資料燒毀,挽救了當時無數台南的社會人 士及成大學生倖免於難。
為了取供,湯德章先被倒吊刑求一夜,肋骨被托槍打斷,在遭受酷刑後,雙腕被反綁,背插書寫姓名之木牌, 臨刑前押上卡車,繞行市街, 遊街示眾,然後押赴今日 “湯德章紀念公園” 槍決。
據目擊者敘述,待死的他,仍神情自若,向四周市民微笑,行刑的士兵厲聲叱喝「跪下!」湯氏卻端立不動,並破口向士兵大罵。
在湯德章的怒罵聲中, 子彈穿入湯的鼻樑及前額,鮮血腦漿噴灑一地,傲立良久不動,怒目圓瞪,過些時才倒下。屍體目不瞑,死狀悽慘, 見者落淚。(圍觀群眾中,傳出隱隱的啜泣聲!)……留下行刑士兵的吆喝聲—-「他媽的!看你們台灣,還敢不敢造反?」
臨刑前遊街示眾,仍以瘀青、紅腫、裂傷的血軀,微笑面對台南民眾。及至押至台南民生綠園槍決,仍破口大罵行刑士兵;子彈穿入鼻樑、前額,猶然怒目圓瞪,直至肉身倒地
湯被槍決後,仍不讓其親人收屍,逼其曝屍公園3日。(經一再哀求,才准許以毛毯覆屍,但仍不准殯葬超度,置於園區地面。)
據在場臺南市民陳開元證言「3月11日,由高雄開來的國民黨軍一到台南,就下令戒嚴,展開瘋狂的捕殺。首先被槍殺的,是經由各界人士選舉出來的市長 候選人之一湯德章。3月13日中午,湯德章被五花大綁押上卡車遊街示眾。從本町向大正公園開來…湯德章雖然被五花大綁,背上插著牌子,但他面不改色,昂首 怒視著劊子手們,下車之後劊子手要他跪下,但他不但不屈服,還破口大罵蔣賊軍。我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見這種公開殺人的,印象特別深刻。」
PS: 3月中旬,國府派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宣撫」。下令將被關在軍法看守所的所謂「二二八疑犯」,全部移送台灣高等法院審理,結果下來湯德章 被判無罪,但他已經被中國國民黨政權的憲警特務槍決。
整修很久的臺灣文學館(原臺南州廳)大門,最近已完工了。旁邊的圓環種植了小花,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是為了紀念1947年,228事件期間為臺南人犧牲的湯德章律師。若來到此地,可以去湯德章律師胸像(圓環中山路側)前緬懷他的事蹟。
湯德章紀念公園的故事:
之所以紀念湯德章先生,不只是因為他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而是事件在1947 年爆發當時,地方人士擔心秩序失控造成混亂,故組成臺南當地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維持治安,並由湯德章先生擔任主委。他至警局領取一批槍械交由成大 (時為省立工學院)學生協助維持秩序,後來政府欲逮捕這群學生,湯德章卻不願意交出名冊,於是被刑求打斷所有肋骨後遊街示眾於圓環槍決。湯德章先生為了維 持臺南秩序做出貢獻,又為了保護學生犧牲自己,使得228事件當時臺南免於如其他縣市的大規模血腥屠殺。過了幾十年後才在圓環槍決地點設立了湯德章先生胸 像。
新頭殼newtalk2015.02.26 文/管仁健
四、五年級生應該都有印象,我服役與當代課教員那幾年,每逢228,軍公教警無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情治機關甚至廣派鷹犬「滲透」各單位,若是不慎被這些走狗貼了反動標語,該單位值夜者連同主管都還要被懲處。
如今當權者雖然年年228都會行禮如儀的追悼受難者,但在之前的113與之後的45這兩天,依然去桃園向那2具殭屍「謁陵」。這種變態到又拜殺人者,又拜被殺者的荒唐行徑,看來不等他像阿扁那樣下台後進土城報到,歹戲一定還要拖到棚垮犬散為止。
據2015年2月26日《自由時報》報導,228事件紀念基金會昨日舉辦《見證228》新書發表會,包括民進黨前主席姚嘉文及多位受難者家屬與會。 新書邀人權攝影家潘小俠、白色恐怖受難者楊碧川、人權及文史工作者陳銘城參與,總計採訪拍攝228位受難者或遺族,受難族群包含原住民、閩南、客家、外省 4大族群,事件發生地點遍及台灣全島。
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陳士魁,本身也是228受難者家屬,他的伯父陳成岳在事件中被槍決。據陳成岳的媳婦陳賴麗卿在書中受訪指出,陳成岳出身 羅東醫生世家,戰後曾任台北縣參議員,228時擔任羅東地區治安委員會主委,維持地方治安,營救並安置40多名外省人,兩個月後卻被警察抓走,4月29日 晚間被抓到舊蘭陽橋上槍決,滾落橋下後,還被槍尖刺到死。
其實早在阿扁還在位時,國民黨就在2006年2月22日的中常會裡,由黨主席馬英九定調228事件是「官逼民反」,但這種無稽的推論隨即引發爭論。 紀念基金會董事長陳士魁昨天表示,他的伯父陳成岳當年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醫生,根本沒有「反」卻被殺害,他曾向馬英九總統表示,228事件是官逼民反的說 法,他無法接受。
陳士魁還表示,228受難者家屬張安滿去年就曾表達,不能接受國民黨定調的「官逼民反」說,而張安滿的心情他能理解。事實也就是如此,很多受難者當 時根本沒反,也不敢反,純粹就只是在國軍清鄉時無辜被殺。去年中樞紀念儀式到花蓮舉行時,陳士魁說,他曾向馬總統當面表達,而他也相信馬總統聽得懂他的解 釋。
正如好友蔡其達說的:「可以理解受難家屬不願揹負『官逼民反』的心理;但以順民姿態求平反,只會乘了統治者的心願。不論228、白色恐怖,若永遠只 有受害者而無加害人,那麼轉型正義就只會空轉,民主、人權的根基永遠不踏實。」當然,從歷史來看,228的來龍去脈,實在不可能用有限的幾千字解釋清楚。 我只好借用胡忠信大哥的破題法:「先講結論,228就是屠殺,反不反都要殺」。
228發生在二戰結束後1年多,老蔣剛從日本手上取得對台統治權,但這時兩岸之間的發展已天差地別。不要提什麼法治、經濟、教育,就拿最基本的衛生來說吧!老蔣這麼一個野蠻的軍閥,要統治一個相對文明的地區,悲劇就已揭開了序幕。
1896年馬關條約簽定後,日軍入台面對了各地的抗日民兵,結果戰死的只有164人,卻病死了4,642人,病死是戰死的40倍。台灣惡劣的衛生環 境與疫病的流行,逼得日本政府一度考慮讓中國贖回台灣。諷刺的是台灣的蚊蠅,竟然比反抗軍更能讓日軍懼怕。當時日軍的《征台衛生彙報》中如此描述:
「市街不潔,人畜排泄物在街上到處溢流,被亂跑的豬隻掃食。又犬、雞、豬和人雜居,其糞便臭氣充滿屋內……」
日本治台之初,致力於衛生醫療的改善。從廣建醫衛設施到普及教育,並禁止妨礙衛生的民俗。更透過強制的「港口檢疫」,將台灣與外來病源(主要來自中國)隔離開來。終於有效地防治鼠疫、天花、霍亂、瘧疾、白喉、傷寒、猩紅熱等瘟疫。
但是,戰後老蔣一「光復」台灣,政治經濟倒退也就罷了,士兵上街搭車、看戲、買東西都不付錢也罷了,連絕跡多年的天花、鼠疫、霍亂等瘟疫也都「光復」了。1947年2月27日,就在228事變爆發前一天,《民報》社論就這樣說:
「我們台灣在日本統治下,雖然剝削無所不至,但是關於瘟疫和飢荒卻經漸漸變作不是天命了。可是光復以來,這個『天命』卻也跟著光復起來。天花霍亂鼠疫卻自祖國搬到。」
老蔣派來的接收部隊與官員,在經過殘酷的日軍統治後台灣人眼中,簡直是一支乞丐兼強盜的團體。品德的低落已讓人無法忍受,個人衛生習慣更是讓人無法恭維。隨地吐痰、大小便,讓瘟疫的一發不可收拾。連台灣省政府公營的《台灣新生報》,在1946年3月6日社論都坦承:
「我們向來自認台灣是個衛生樂土,而所以能確保這衛生台灣的榮名的原因,全在衛生思想普及,防疫設施完備這2點。關於這一方面,我們不容諱言,是日本殖民統治功罪史裡的一個不能消滅的事實。」
從老蔣個人的昏庸自私,到兩岸發展上的落差,會出現228事件,絕非歷史的偶然,而是現實的必然。因此大家可以發現,228事件一等國軍登陸,只要 日治時代曾在中國生活過的台灣人,無論左右,都是先逃再說。然而大多沒有中國經驗的台灣知識份子,以為祖國的軍隊總不至於比異族的還殘暴吧?結果國軍一登 陸後,立刻針對全島知識份子作了大屠殺,受害的名人包括:
台灣第1位哲學博士,台大文學院代理院長林茂生、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歸來的台灣金融家陳炘、省參議員王添燈、制憲國大代表林連宗、高等法院推事 吳鴻麒、曾任新竹地檢處檢察官的建中教員王育霖、台北律師公會會長李瑞漢及其律師胞弟李瑞峰、醫學博士施江南、台灣新生報總經理阮朝日、台灣新生報日文版 編輯吳金煉、專賣局煙草課長林旭屏、淡水中學校長陳能通、台北市參議員黃朝生、徐春卿、李仁貴、陳屋、基隆市參議會議長楊元丁、省立宜蘭醫院院長郭章垣、 制憲國大代表,花連縣參議會議長張七郎及其兩名醫師兒子張宗仁、張果仁、著名畫家陳澄波、嘉義市參議員潘木枝、盧炳欽、三青團嘉義分團主任陳複志、台南縣 商會理事長,縣參議員黃媽典、台南市的著名律師湯德章、岡山教會牧師蕭朝金、屏東市參議會副議長葉秋木等。
這些不勝枚舉,台灣各地的社會菁英,絕大部分都未涉及暴動,但卻無故遇害,國軍既是前來「平亂」的,為何卻連沒有「亂」的人也要「平」?顯然他們不 是被誤殺的,因為不可能在幾乎相同的時間裡,有那麼多社會菁英人士會如此「巧合」被誤殺,那是老蔣安排下有計劃的謀殺。經過這場知識份子大屠殺(當然有更 多平民百姓,還有些外省人也跟著陪葬),台灣人從政的機會更少了。當然,對擁有無限權力當權者來說,屠殺就只是要立威,反不反都要殺的。
1947年228大屠殺/16歲(含)以下失蹤死亡
姓名 年齡 戶籍 受難紀要
◎吳 亮 1歲 台南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之父母從事寄藥工作。同年3月6日其父母欲搭車返回故鄉臺南縣,受難者與其母在高雄火車站附近均無故遭國府軍以刺刀殺害,其母當場死亡,受難者10餘日後傷重死亡。
◎李俊博 2歲 台北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原名李哲雄)於同年3月1日在臺北市北門旁自宅遭國府軍流彈擊中身亡。
◎方振東 2歲 嘉義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年僅2歲,同年3月4日於嘉義市新南區住處因見其母遭闖入之國府軍凌辱,受驚嚇大哭而被射殺。
◎蘇月嬌 2歲 嘉義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居住於嘉義市東仁里,同年3月4日國府軍闖入其住宅凌辱其母,受難者因哭鬧而遭槍殺。
◎陳長生 4歲 高雄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6日在高雄市前金區自宅前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蔡金鳳 4歲 高雄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6日在今高雄市鼓山區自宅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蔡 壽 4歲 高雄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6日夜間,在今高雄縣旗津鎮自宅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劉麗香 5歲 高雄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6日在高雄市自宅,無故遭國府軍流彈擊中死亡。
◎葉正夫 6歲 嘉義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居住於嘉義縣新港鄉,同年3月17日中午於事件紛亂中在自宅附近,遭國府軍流彈擊中身亡。
◎李秀子 9歲 高雄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6日在自宅無故遭國府軍開槍掃射,右肩胛中彈,數日後傷重不治死亡。
◎廖心平 10歲 台北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10日上學途中,行經臺北市延平北路時,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林宣子 11歲 台北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1日在臺北市北門旁自宅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洪秀月 11歲 高雄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13日,在高雄縣大林埔自宅中,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呂學仁 13歲 台北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人在火車上販賣水果及雜貨,同年2月28日外出後未返,3月1日胸部中彈陳屍於臺北市北門附近。
◎洪罔留 13歲 高雄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3日晚上在高雄市鼓山區自宅,遭國府軍流彈擊中死亡。
◎蔡添福 13歲 新竹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居住於新竹市中山里,同年3月2日於事件紛亂中遭國府軍流彈擊中身亡。
◎盧寶鳳 14歲 新竹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1日自新竹市中央路自宅外出,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許月雲 14歲 嘉義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17日在今嘉義縣新港鄉新港街附近無故遭國府軍開槍擊中背部,同年7月17日傷重死亡。
◎游崑木 15歲 台中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10日夜間在臺中縣豐原鎮自宅遭國府軍逮捕,羅織「叛亂」罪名判處死刑,1949年6月26日槍決。
◎蘇添丁 15歲 台北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1日外出行經今臺北市南昌路附近時,無故遭警察槍殺。+F1885
◎周吉成 15歲 台北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居住於臺北市大同區,同年2月28日於事變紛亂中在臺北火車站附近失蹤,迄今生死不明。
◎顏清義 16歲 嘉義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因風聞國府軍即將實施清鄉而外出避難,同年3月18日途經今嘉義縣梅山鄉時無故遭國府軍槍擊後生死不明。
◎陳秀鑾 15歲 嘉義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17日在嘉義縣新港鄉,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陳文堅 16歲 台中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曾參與群眾運動。1952年遭情治人員逮捕,羅織「叛亂」罪名判處死刑,翌年2月3日槍決。
◎陳木來 16歲 台北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就讀臺北市私立開南商業學校,同年3月1日於上學途中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吳月金 16歲 高雄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6日在高雄市鹽埕區自宅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黃藍雄 16歲 高雄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居住於高雄市苓雅區,事變紛亂時於上學途中在高雄火車站附近遇害死亡。
◎張瑞松 16歲 高雄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就讀於高雄工業職業學校,同年3月1日於高雄火車站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黃錦隆 16歲 新竹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同年3月2日隨群眾聚集在新竹市府後旭橋附近,無故遭國府軍槍殺。
◎陳顯能 16歲 嘉義市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就讀於嘉義中學初中部。同年3月4日,駐在嘉義中學山仔頂後之國府軍向市區發射迫擊砲,受難者於自宅遭砲擊身亡。
◎張金能 16歲 嘉義縣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受難者於今臺南縣從事畜牧業,同年3月17日無故遭國府軍槍殺於新港公墓旁。
註:資料整理自請《二二八事件辭典–別冊》之〈已知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名冊〉(該資料係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彙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