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法律學者,哈佛法學院教授 Duncan Kennedy 發表聲明: 憂心警察暴力、支持台灣民主

Duncan Kennedy, distinguished legal scholar, professor at Harvard Law School, expresses concern about police violence and supports Taiwan's democracy

 

March, 27, 2014

"My name is Duncan Kennedy and I am a professor of law at Harvard Law School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concern over the use of force deployed by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toward peaceful and unarmed student protesters in Taiwan. Taiwan's vibrant democracy has allowed for robust political discussions on important social issues. I join those urging the government in Taiwan to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embodied by its Constitutio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n dealing with peaceful protests. We hope that the government in Taiwan can continue to engage in constructive dialogues with its protesters and take active steps to reach a peaceful and democratic resolution."

 

 

台灣未來就是年輕人未來

30 March 2014(蔡英文)

那一晚,學生衝進立法院,佔領議場,我的心情很沉重。台灣的民主陷 入了結構性危機,學生選擇佔領代表民意的國會,意味著他們覺得在現有的政治結構中,不這麼做,自己的意見就不會被看見。這不是因為服貿協議的簽訂而突然冒 出來的問題,而是從大埔徵地、洪仲丘案以來,一路的挫折所累積的爆發。學生們因同情弱勢的初衷而走上街頭,一直到發現本該解決問題的政治力量,長期對於民 意視而不見。於是他們發現,不改變政治結構,就無法扭轉台灣的民主困境。
這場政治的僵局不是藍綠問題,而是人民與既有政治力量之間的緊張關係。所 以有人問我,支持學生因為反對「黑箱服貿」而佔領國會的行動,會不會遭遇「逢中必反」的政治指控?請不要這樣想。長期以來,台灣政治一直被困在二元對立的 思考邏輯中,馬政府有意操作的這種對抗邏輯,嚴重的貽誤了台灣民主深化的可能性。台灣的國際處境艱難,國際經貿必須有完整的戰略,在民主時代,更應該與人 民充分溝通,而不是草率為之。韓美FTA的衝突殷鑑在前,號稱「有國際觀」的政府,何以沒有感受到,這麼多的人民站上街頭,就是抗議政府粗暴而缺乏民主精 神的處置方式。

 

依賴中國效果有限

 

在 服貿協議簽定的過程中,政府採取事前矇蔽、事後硬塞的方式,強迫人民把這帖不知好壞的藥吞下去。他們說這是苦口的良藥,但過去六年來,馬政府在經濟上緊緊 依賴中國的作法,效果遠不如他們所宣傳的良好。經濟衰退、薪資凍結、物價飛漲,過於快速與密切的交往,反而使得台灣的經濟面臨了結構性的困境。面對這場困 境,馬政府並不優先解決人民對於談判不透明、事先沒評估、審查太草率的疑慮,反而去恐嚇人民,這帖藥不吃下去,就會失信於國際。
人民很焦慮,因為他們發現,在兩岸交往中獲利的,大多是原本在社會上佔有優勢的人;面對國內經濟衰退、薪資凍結苦果的,卻是普通的薪水階級。「愛 拼才會贏」曾經是台灣人的信仰,但這一代的年輕人卻因為經濟結構的失衡,面臨了努力卻不會成功的窘境。政府對年輕人的焦慮視而不見,只會以華美的詞藻欺 騙、或者以嚴厲的態度恐嚇。我認為,這種傲慢而不願面對民意的態度,已經違背了大多數人民所認知的民主精神。
民主是台灣最重要而珍貴的資產,當我們一向驕傲的民主面臨危機,整個社會應該要凝聚起來,一同尋找出路。我在此呼籲社會上所有有影響力的人,我們 所擁有的小小聲望,來自社會對於承擔責任的企盼。我們有責任,督促這個政府出面解決問題。如果能因為這次學運,督促我們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來強 化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相互信賴。這對極端複雜的兩岸關係而言,將是一個正數。那麼,這就會是這次學運,對於台灣所做出的最大貢獻。
匆匆一瞥的電視訪問中,一位年輕人被主持人問到,站出來是為了台灣的未來,還是為了自己?他的回答觸動了我,他說:「台灣的未來,不就是我的未來嗎?」

民進黨前主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in 的頭像
    Stein

    stein大小聲

    St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