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收集的線路,除了WE之外,有名有姓的 廠製 power amplifers 全部屬於 推挽機。
6V6 功率等級的約有15台,6L6, EL34, KT66 功率等級的, 有近於 90台。
單端機,只找到這台 6W的6L6。
值的細探。
原設計的機子要用於小禮堂,有MIG麥克風、PHONO黑膠唱片兩個輸入,可以混音。
當年PHONO唱頭是晶鹽、陶磁, 用不到 RIAA等化補償線路, 輸出夠高,可以直入前級。
我推算靜態工作電流,紅字註記。
前一段 preamp用的3極管 6SF5柵極透過 15M落地,靜態時跟陰極同電位,早期的線路常看到像這樣的,沒有陰極電阻,但是有 0.005 micro-F電容跟MIG隔離。
MIG線可能很長,需要如此。
交連電容 0.0056 micro-F 以目前眼光看,算是很小的。
以 Z=500k=1/2-pie*0.0056-micro-F*Hz計算,-3dB截止可能在 60 Hz而已。
兩個音量 500k透過 330k grid-stopper 並連一起,只剩 200k , 因此不算高。
6SJ7工作電壓相當低,自立偏壓 1.2V、屏流也低。
像 Mullard主張的 高屏阻/低電流 Starvation condition 以取得高放大倍數
1k陰極電阻 並 10 uF,截止於1/6.3*1k*10uF=16Hz. 低於 16 hz, 則有 電流局部負迴授。
6L7採用 plate-grid 局部直接 負迴授,改善5極管的失真、內阻,付出 放大倍數、輸出功率的代價。
在沒有 ultra-linear OPT 鼓吹之前,這是已經有的招數。 RCA manual 上的線路有之,近代 達人 黑川達夫 愛用。
推算 beta = 0.21, 將 6L6 放大倍數降低到 5 以下。
要是去掉 270k屏電阻,把 1M換上 (290-80)V/1.2 ma=120k,就是100% 負回授,6L6 放大倍數=1。
電感抗 choke 放在負電壓裡,利用負壓作為 固定偏壓。
他註記的 -7.5V 啟人疑問, 應該是 -17.5V 才能跟特性、放大輸出電壓核對得來。
高頻的衰減由 500k-PR//0.01調整
交連 0.005 uf 配合 500kR 截止於 1/2-pie* 500k*0.005uF= 65 hz-3db
可見依照實用於講堂,低頻截止於 60 Hz, 節省 B+供電有限的資源,B+ 也可以快速復原, 是明智之舉。
燈絲供電 由 39R-39R 抽頭 取得平衡再接地,對 preamp- 6SF5 哼聲減低是有幫忙吧!
以上分析,啟發了規劃中的 6V6-6L6 單端 plate loading
這是 100% 負迴授,也許相對於 cathode follower, 他可以叫做 plate follower。
一樣有 100% 負迴授的好處,但是可以維持 大功率的 beam tuve輸出,可是沒有 B+電交流聲,左右聲道 串音 cross-talk 的免疫力。
Western Electric 也有 6L6 單端機。
但是 B電不用choke, beam tube 沒有負迴授。老祖宗的耳朵 比較 不挑剔。
留言列表